集團董事、商旅事業部技術總經理陳天生
在怡境內部,大家喜歡叫陳天生為天總。就在上周,天總和怡境的一群羽毛球健將,拿下了“2018年羊城設計聯盟·筑和杯羽毛球大賽”的季軍。
上周在他的辦公室采訪時,天總和我們列舉了他的幾項業余愛好,其中就有一項是羽毛球。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業余愛好,但能夠堅持下來的恐怕不多,比如羽毛球,天總只要有時間,都堅持每個星期參加公司的羽毛球活動;而集郵,他從中學時期就堅持至今,郵票收藏已是頗為驚人。
天總在比賽現場
在怡境內部,他堅持做好一件事情上面,沒有多少人能夠和他相比的,當是怡境這份工作本身。
他是怡境公開招聘的第一名員工,也是公司供職時間最長的一名員工之一,怡境誕生至今有18年,天總在怡境供職也有18年。
怡境的發展歷史,也是天總的歲月記憶。他是怡境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自己也從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怡境的一名高管和非常資深的設計師。
在接受怡境自媒體采訪時,他非常感慨在怡境的十八年時光。這十八年的職業生涯,不僅讓他成長和成熟,同時也讓他從中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和世界觀。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怡境已經是他身上最重要的印記之一。
談及到底是什么力量吸引了他,在怡境一做就是十八年?天總說,怡境最可貴的是沒有管理的套路,有的是傳幫帶的師徒情,對他本人的最大吸引力正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信念,同時也有相似的性情,這是一個氣場,不斷吸引人加入,也吸引著加入的人更長久地在一起
“這是怡境和其他公司,最不一樣的地方”,天總在采訪中不止一次地說。
對于他而言,怡境是獨特的,而景觀設計行業也是獨特的,他們的共同魅力,讓他非常樂意長期從事這份工作,以及未來繼續從事這份工作——其中不僅有熱愛,還有一種非常關鍵的信念契合。
怡境自媒體:聽說你是公司公開招聘的第一名員工?
陳天生:對,那還是1999年的冬天,我大學畢業后去佛山工作了幾個月,主要是畫一些機械圖,雖然我對機械圖有興趣,但大學的專業還是土木工程,當時還是希望找一份和房地產有關的工作。很偶然在報紙招聘版上看到怡境的招聘廣告,記得廣告占據的是兩個手指那么大的豆腐塊版面。我試著投了一份簡歷,結果就接到電話過去面談,過完春節后,我就去怡境上班了。怡境當時雖然是一個創業公司,但我感覺老板很靠譜,值得信賴和共事,進去以后,公司的發展也很快,項目越來越多,項目也越做越大,就這樣,我在怡境一呆就是十八年。
天總在怡境創業期的辦公室
怡境自媒體:進去以后接觸到的是什么項目?
陳天生:先是做了長沙和成都的一些地產項目,還有珠三角地區的一些樓盤,早期對我影響最大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個項目就是祈福新邨,這個項目做了五年,在當時是明星項目。祈福的老板彭磷基先生在飛機上看到我們做的長沙王府花園的項目圖片,覺得景觀做得不錯,找人打聽是哪個公司做的設計,于是就找到了我們。
祈福是港商,對市場非常敏銳,他們雖然自己也有園林設計團隊,但彭磷基先生想試一試外面的團隊,突破下他們的產品類型。祈福對圖紙的規范和精細度要求很高,對項目的完成度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我們最終以服務和品質獲得了祈福的肯定。通過和祈福的合作,我們系統地梳理了公司的設計流程和設計規范,進行了初期的技術總結和沉淀,把基礎夯實了,從而形成了怡境的產品雛形和品質基礎。祈福新邨是當時全國響當當的地產項目,被譽為“中國第一村”,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我們的團隊不斷壯大,也有越來越做的合作方找到我們。
怡境自媒體:現在回想起來,你覺得怡境能夠逐漸打開市場,獲得合作方的認可,核心的競爭力是什么?
陳天生:核心競爭力就是精品意識和服務!當時市場上主要還是國營設計院獨大,民營院剛開始起來,民營院的優勢就是體制靈活,作品新穎,服務好。怡境一開始就意識到服務意識和精品意識是一定要堅持的,是我們在市場上競爭力所在。回想起來,這應該也是前期怡境不斷發展壯大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
參加園博會時留影,當時意氣風發
怡境自媒體:這十八年來,你負責的工作內容有什么變化?
陳天生:最開始的工作模式是彭總做方案,我來做中后期的成果擴出和施工圖,很多人是從前期延伸到中后期,我是從中后期向前期的方案延伸。2005年前后,我就開始系統組建施工圖團隊和總工室,然后延展到對整個項目的負責和管理。
做完祈福項目后,我們還接了成都奧利匹克花園的景觀設計,這個項目有很大體量的鋼結構,我在學校學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鋼結構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當時我去找了很多資料來學習和鉆研,這個項目完成后,獲得業主方的高度認可。對我個人而言,這個項目對我的鼓舞也非常大,因為經歷了這個項目,以后遇到任何難題,我都會淡定很多,因為我相信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習去尋求解決和突破,可以說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和解決問題的信心。
后來做的東莞光大·天驕峰景,在專業領域獲得了很多肯定和國際上的獎項,包括再往后的長沙運達·喜來登酒店,這是怡境接手做的第一個高星級酒店,這個項目的成功,直接促使了我們后期延展出一條產品線。這些年來,我們接觸的全國性的品牌發展商越來越多,拿的獎也越來越多。
怡境自媒體:在經手的那么多項目中,如果只選一個項目,那會是什么項目?
陳天生:在十八年里所做的項目中,我覺得非常值得再提一提的是白天鵝賓館的景觀改造。這個項目我們做了三年,作為廣東人,能夠參與這個項目的升級改造,我們都感覺很自豪,我們不只是把它作為一個項目來看待,它承載了廣東人的一些情懷,我們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其實在面對自己的記憶,也在面對自己的設計初心。當時我們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周一次例會,不斷地探討最合適的設計方案,最終做出來的設計,無論是業主還是市場反響和行業評價也非常好。
白天鵝的景觀再造
怡境自媒體:從公司的第一名員工,到如今成為公司的一名高管,從做項目到做管理,你是如何進行這個角色轉換的?
陳天生:在怡境,大家的合作默契度非常高,怡境不會刻意地制定條條框框的呆板方式來管理員工,人性化的管理反而能夠把大家的自覺性鼓勵出來了,這當然和董事長彭濤的放權意識有關,正是一層層的放權,才形成了公司賦權和賦能的企業文化。
我從2003年就開始帶團隊,十多年來,大家都是相互合作的模式,師傅帶徒弟的關系,沒有上下級的分別,怡境已經形成了輕管理、重運營的實干型文化。只要大家分工明確,彼此去協作,就不存在誰管理誰的問題,這是怡境和其他公司很不一樣的地方。大家是以朋友的方式去交流,感覺比較舒服,這也是怡境非常吸引我的地方。正是大家志同道合,才能一直同行到現在,這種觀念上的投契,才是最牢固的關系。
怡境自媒體:這個會不會在公司待十八年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陳天生:對,這種團隊文化是怡境最核心的財富,它形成了一種氣場,大家為共同的事業奮斗,彼此之間也相處得很好,能一起做事,也能一起玩得來。正是因為這樣的氣場,怡境有非常多供職時間非常長的員工,有些員工走了,后來還是選擇了回來,因為怡境的低調和包容的工作氛圍,并不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怡境自媒體:你是一入景觀十八年,那你覺得這個行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陳天生:景觀是有生命的,它會隨著時間不斷生長,不斷變化,比如我們會看到一些樹木和植被陪伴我們的時間越長,它的綠蔭面積會更大,或郁郁蔥蔥,或造型各異,景觀專業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專業,這是它相比建筑或室內專業最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它最特別的地方,它的生長性會讓我對未來很期待。
怡境自媒體:我們知道你在工作之余,一直有集郵的愛好,集郵對你而言,能否談下你這個愛好的由來。
陳天生:集郵的樂趣在于交流,以前收集郵票的主要方式是交換,大家會以信件往來,我有什么東西,他會喜歡什么,他會幫我留意,我也會幫他留意,大家是有共同興趣的朋友。集郵不僅能夠提升審美,還能打開外面的世界。我為什么會去北方念書,就是覺得外面的世界挺大的,當時就想跑到外面去看看。我一直生活在南方,很向往皚皚白雪的北國風光。我還專門收藏了一套長白山的郵票,覺得雪景非常美,當我在填報大學志愿時,就選擇了北方,想出去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
更多藏品在這個木箱
怡境自媒體:集郵這個愛好,和你從事的設計工作,是否會有一些聯系,兩者之間會有一些相互的影響嗎?
陳天生:郵票的構圖比較精巧,色彩也很講究,每一枚郵票除了對畫面的營造,還有它背后的故事非常有魅力,它是一些文化的精髓。我為什么最先會對建筑和景觀產生興趣,就和集郵有關,我以前花很大精力集到了一套長城的郵票,還收藏了一套黃山的郵票,我在廣東的云浮長大,那時候沒有網絡,接觸外面的渠道很有限,但集郵讓和外面的世界建立了聯系,方寸之間的畫面濃縮了風土人情和文化精髓。
集郵本身需要一定的專注度,因為郵票的畫面很小,很濃縮,我們要了解一枚郵票,需要很深入的去了解郵票背后的故事,也需要有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想象。這和我后來從事設計工作專注做產品的態度是一樣的,比如我們做白天鵝賓館的景觀改造,我們就要深入地研究白天鵝賓館的文化淵源和在地精神,文化不能只是去照搬,去挪用,而是要挖掘自身的DNA,去凸顯它自身的特色,我們一方面要去深挖,一方面還要想象它未來的景觀生長。
生活中的天總
怡境自媒體:你在怡境已經供職18年了,如果繼續做18年,你對自己的未來有怎樣的構想?
陳天生:再做18年,我就要接近退休了,如果要說未來規劃,我覺得生態設計的理念會從萌芽狀態,逐漸成為行業的主流和常態。過去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大家對新材料和視覺沖擊力的追求,會逐漸向自然回歸,向精神回歸,這是必然的回歸,也是未來的18年我希望能看到的行業進步。
作為這個行業中的一員,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種新的設計浪潮中不斷進步,不斷沉淀,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對當前不斷突出的環境問題的一種積極回應,更是我們的工作進一步回到設計的本源和人對景觀設計的需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