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麓湖生態城——一座以稀缺生態資源為基底,聚合高端居住、高端產業及休閑娛樂配套為一體的國際化新城。該項目是麓湖生態城1期湖岸線改造計劃的一部分,整個改造計劃是要通過一系列濱水開放空間的改造,強化人的可達性、參與感和舒適度,強化麓湖生態城的輕度假氛圍。目前實施的是郎酒總部辦公濱湖的一段步行及自行車道。
設計團隊在開始介入項目時,郎酒總部的整個建筑外立面已經基本收尾,湖面已經形成的駁岸,原則上不能再改動;湖面已有的一座橋和碼頭也屬于基礎結構,因此設計團隊需要在現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并捏合到整體的設計中。
郎酒總部的建筑是非常現代的設計風格,其臨湖一側是連續的自由立面,場地豎向的最大落差超過10米,進深最窄的位置不過20米,因此相對較窄的陸域腹地尺度將與挺拔的建筑體量和開闊的湖面尺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人行走在這個界面,會有比較強烈的空間壓迫感,因此如何通過景觀設計轉化這種感受,是設計團隊面臨的最大問題。
概念緣起
四川古藺縣二郎古鎮——郎酒發源地——典型的西南山地建設形態,很多建筑都是順著山地坡勢展開,在不經意的沿路探頭出去常常能看到下面的坡屋頂,能夠很好地契合地形地勢。設計團隊提煉此處山地聚落豐富的步行體驗元素,選擇積極的方式與建筑進行對話,呈現出一系列轉折形態的路徑和界面,也因此確定了“折線公園”的名稱。
當確定了設計方向之后,設計團隊將行走動線與兩側地形的標高局部脫開壓低或抬起,得到一個部分區段被擋墻限定的類似甬道的坡道,在重要的沿湖節點位置設置朝湖面的視線打開形成停留的小“壩子”,步行者的視線和視野會因為擋墻的控制形成豐富的差異化體驗。
濱水建筑對一線湖景資源的訴求以及狹窄的陸域進深,導致很難利用植物層次來造景,因此設計團隊決定延續建筑漂浮屋頂的設計理念,沿湖再置入一個與建筑屋頂相呼應的景觀構筑物——折廊,它的位置選在下坡來到湖面標高的位置,作為承載人們行走至湖邊短暫休息停留的觀景處,它的存在可以使得近距離體驗和遠距離觀感都得到恰當的尺度參照。
折廊設計
折廊有兩個維度的設計邏輯,其一是它必須具備一定的體量,才能在置入后起到協調建筑環境空間尺度的目的;其二是從近人尺度看它,又不應構成對湖岸建筑之間的視線障礙。這兩個邏輯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此設計團隊最終選用鋼構折廊的方式完成這個設計,鋼結構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大跨度空間,可以避免常規承重墻柱對濱水環境中視線的分隔和遮擋;構筑物表皮選用耐候鋼板和鏡面鋼板,耐候鋼可以呼應建筑屋頂的色調同時,也能很好地契合湖對岸麓湖藝展中心外墻的紅砂巖板,形成一個比較融洽的建筑對話環境,而天花鏡面鋼的使用能夠將周遭的環境戲劇化地呈現出來,給來到此處的人們帶來獨特的感官體驗。
折橋改造
折橋是原有的水上結構,設計難點在于在荷載的約束下塑造出水上構筑物的靈動特質,最終設計團隊選擇用覆膜白玻璃和沖孔板結合的輕質表皮結構替代絕大部分的橋面扶手欄桿,維護欄桿演變的鋼龍骨體系為塑形提供了一定的結構靈活度,與環境明暗調有高度反差的表皮又進一步強化了結構的輕盈質感。
景觀的作用應該是通過與建筑環境的積極對話,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視角,帶來更多的趣味體驗,通過不同材質的運用以及光影的變化,完成空間構想。在本案的設計中,由于建筑與湖面的關系,留出的陸域面積較小,為化解人們身在其中的不適,以及增加更為豐富的體驗感,景觀設計師依據現有地形特點,進行了折線的設計。從湖面的角度,看到的是自然有機的形態;而人在岸上,才可以看到折線的多視角景觀,真正做到建筑與景觀和諧相融,景觀與自然和諧相融。
成都麓湖生態城
麓湖位于成都天府大道兩側,是天府新區內優先呈現的生態示范區。麓湖生態城,是一座以生態資源為底座,聚合居住、產業及休閑娛樂配套為一體的新城。麓湖引都江堰之水,依淺丘地形自然成湖,湖域面積約2100畝,成為麓湖產業及住宅中非常重要的生態基底。麓湖攜手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對區域水生態進行了研究與保護性修復,后期由專業水環境團隊管理維護。麓湖前期由近50個設計機構,100余位設計人員打造。